中药灌肠是中医药特色外治法,治疗上安全有效,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就记载了使用猪胆汁灌肠来治疗便秘的疗法。中药灌肠治疗重症肺炎的理论源于《灵枢·本脏》 中“肺合大肠”的核心理论。药物被大肠黏膜吸收入体,通过肺朝百脉,疏散全身,从而达到整体治疗作用。既避免了口服药物过程中胃液中酶对药物的破坏作用,还避免了肝脏对药物的代谢作用,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此操作简单、效果直接、价格便宜,易于被患者接受。 吴芳等采用通管消癥汤内服结合灌肠、外敷疗法进行中医综合治疗,结果证实了此疗法对比常规西医疗法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炎性指标方面效果显著,提高了疾病的治疗疗效。易琼等用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腑实热结证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证明该疗法能促进肠功能的恢复,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降低腹腔压力,减低病死率。
既往的研究认为,在疾病危重期,胃肠道一直处于“红灯”状态,当危重症患者的肠道黏膜受到破坏时,细菌和内毒素会进入血液,进而加重病情。胃肠道不仅是重症肺炎的靶器官,也是启动器官和枢纽器官,胃肠功能正常运行,机体免疫力提升,则不会轻易引起炎症,反之,若已继发胃肠功能障碍,应该尽早识别病治疗,避免形成恶性循环。应用调肠方中药灌肠,直接将体内邪气排出,而不伤害其他脏器,做到驱邪而不伤正。 目前,内、外、妇、儿、急诊等各科疾病均使用常规疗法配合灌肠疗法治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肠粘膜发挥作用使药效直达病所,避免药物通过肝脏触发首过效应,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和胃内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破坏。 目前对于调肠方治疗重症肺炎伴发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较少,还需要继续探索。